十多年来,中国个人电脑(PC)市场,一直保持着双位数以上的市场增长率,而且,从2003年开始,中国已经取代了日本,成为美国以外的第二大个人电脑销售地区。因此,中国的电脑市场,也就成为了各大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无论国内外的品牌电脑厂商也好,DIY配件供应商也罢,在为用户介绍电脑的使用模式的时候,都会努力寻找卖点,突出强调自己产品的重要性,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例如,在过去两年中,“双核”、“XX寸大屏”、“独显”这些概念,就成功地吸引到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
在铺天盖地、眼花缭乱的广告中,普通消费者很容易会有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怎样去配置一台电脑,才是最符合自己的需要?在目前的市场声音里,似乎大家更加关注的是屏幕和显卡。那么,是不是随便选一个CPU,就已经足够用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CPU的中文名字是“中央处理器”,顾名思义,它就是一台电脑系统的“心脏”,也是电脑里面最复杂、最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在一片小小的CPU里面,包含有了数亿个晶体管)。电脑里面运行的任何一个指令,都必须经过CPU的信息处理才能执行。无论你的应用是普通的上网、发邮件、QQ、办公软件处理,还是看高清视频、玩顶级游戏,CPU对整套电脑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那么,在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各种技术名词层出不穷的环境下,消费者到底应该如何简单有效地选择一款合适的CPU产品呢?
首先,我们建议先看CPU的“微架构”。CPU微架构,按照现在的产业技术水平,大概每两到三年,就会有一次大的改进。每次更迭,往往会带给整个电脑产业和消费者相当大的变化和影响。打个简单的比方,白炽灯和节能灯,都能照明和发光。但是,一个10瓦的节能灯泡,它的亮度和60瓦的白炽灯泡相当,但耗电量却只有白炽灯泡的20%。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就是因为两种灯泡的“微架构”不一样。英特尔在2006年中旬,开始在市场上推出的全新一代的“酷睿”微架构系列产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一代“酷睿”微架构的产品,与上一代Netburst微架构相比,产品性能提高40%,而同时功耗又降低40%!
其次,需要关心的是CPU的“主频”和“工艺制程”。在同样的CPU微架构下,主频越高,性能越快,在这一点上,许多消费者应该都不会陌生。至于“工艺制程”,其实指的就是CPU的制造工艺技术。在目前的市场上,有90纳米、65纳米和45纳米的各种产品。数字越小,代表产品的制造工艺水平越先进。同样以英特尔的产品为例,采用45纳米技术制造的产品,与65纳米的产品相比,晶体管的密度大约提高了2倍,晶体管的切换速度加快了20%,晶体管的切换功率降低了约30%。因此,对消费者来说,选择采用更先进的工艺生产的产品,就意味着性能更好,功耗更低。
对于一些电脑发烧友来讲,制程的改进还有一个绝对利好的消息,那就是产品的超频潜力和特性更好。例如,用65纳米工艺制造的奔腾双核E2140产品,缺省主频是1.6G,许多超频爱好者轻而易举地把它超到3G,而刚刚发布才一个月的45纳米的酷睿四核QX9650,缺省主频是3G,已经被发烧友超频到了5.7G以上!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就是相关的“平台”特性,也就是CPU的其他一些相关技术指标。其中,重要的指标包括前端总线、二级缓存、功耗水平等。具体说明如下:
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简称FSB):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为CPU和外界数据(包括内存、显卡等)传输的速度。前端总线速度越高,与外围设备打交道的能力越强,电脑的表现往往也会越好。目前的前端总线速度,一般的有800MHz、1066MHz、1333MHz几种。英特尔即将在2008年1月发布的两款高端顶级产品,QX9775和QX9770,FSB的速度将会是空前的1600MHz;
二级缓存(L2 Cache):缓存(Cache)指的是CPU与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其中的二级缓存对CPU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二级缓存越大,CPU从内存获取数据速度也越快,电脑的性能当然也就越好。现在的主流英特尔产品,L2 Cache有512KB、1MB、2MB、4MB和8MB之分。在45nm产品推出以后,还会有二级缓存是3MB、6MB、12MB的产品;
功耗水平:在能源问题被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CPU的功耗也是消费者除了性能以外,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CPU的功耗越低,意味着发热量越小,电脑的运行也会越稳定,当然,电费的支出也就越少了。除了CPU的最大设计功耗(TDP,Thermal Design Power)以外,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在日常典型使用环境中的功耗水平。例如,TDP是65瓦的奔腾双核E2160产品,根据“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给出的功耗评测结果,其在网吧里的典型应用,平均功耗不到19瓦!基于酷睿微架构产品的高效能、低功耗特性,由此可见一斑。
在今后的电脑技术发展中,我们看到,CPU将继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即使是在目前“独显”概念盛行的高清视频和高端游戏领域,核心运行引擎依然是以CPU为核心,随着新一代SSE4指令集的出现,以及2009年CPU和GPU(图形处理芯片)技术的一体化融合,未来一两年,以CPU为核心的重大技术变革已经隐露端倪。
下一代的处理器,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