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腾讯这种“现金+业务”的入股方式已经用过多次,如腾讯入股大众点评,还有腾讯入股搜狗等。表面上看这种方式很傻,但腾讯自己却算得很清楚,一方面它甩掉了不良资产,另一方面,则为微信找到强大盟友。
“企鹅”疯狂瘦身(图片来自腾讯)
“企鹅”为何疯狂瘦身
腾讯早年前,凭借QQ一款产品奠定了日后的江湖地位。据悉,在鼎盛时期,腾讯曾宣布QQ有6亿多用户,最高1.97亿同时在线用户。腾讯顺势以QQ作为名字开头,曾经一口气推出了40多种业务。如QQ浏览器、QQ邮箱、QQ游戏大厅、QQ宠物、Qzone、QQ通讯录等。
而腾讯这种“大包大揽”的策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一己之力满足用户所有需求,继而将用户圈在自己的系统里,同时也阻挡了其他竞争者的进入。所以,业内将腾讯称为“企鹅帝国”一点也不为过。
现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移动互联网浪潮迅速到来。但腾讯的策略依旧没有改变,如在微信上加入游戏大厅,加入线下点评,引入电商入口等。事实证明,微信虽有庞大用户群,但是并没有为腾讯的其他业务带来多大好处。
腾讯电商为例,据腾讯自己的公告显示,易迅目前的资产总价值为负6.22亿元,易迅在2013年前三季度净亏损4.37亿元人民币,合计7283万美元。另一方面,在2014年,腾讯电商在B2C份额为3.1%,排名第四,这相比较2013年和2012年的市场份额和市场排名几乎变化不大。
所以腾讯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靠自己“大包大揽”去抢客户赢市场显然是不行了。因此,腾讯选择瘦身,全力发展移动互联网。此外,腾讯策略转变也与百度和阿里巴巴的几次收购有关,如百度收购91无线以及PPS,阿里巴巴收购高德,这都使他们在短时间获得了市场份额以及用户。
“企鹅”策略一切围着微信转
腾讯之所以敢快速转变策略,主要是,它攥有一张王牌——微信。而腾讯对搜狗、大众点评和京东的投资也都是在为平台化铺路。
腾讯向搜狗注资4.48亿美元,同时腾讯的地图和输入法业务也都归于搜狗,而腾讯总裁刘炽平和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进入新公司并出任董事。这主要是弥补微信在社会化服务入口方面的短板,借助搜狗地图和微信支付,腾讯可以很好地它同线下消费环节。
当腾讯入股大众点评和京东后,微信的用户层面将会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大众点评的加入,使得微信平台很好地完成了线上和线下的互通。
此外,在入股过程中,腾讯采用“现金+业务”的模式仅是诱饵,而进入的对方公司的董事会才是目的。腾讯得到的好处是,在移动互联网行业,又重新掌握了跟电商、搜索等上游企业谈判的话语权。这样,微信在引入第三方服务,以及做政策调整时都可以获得主动权。
同时,微信平台引入京东、大众点评之后,对于其他第三方商家的诱惑能力也将加强,所以微信的入口将会越来越开放。
写在最后:腾讯从“大包大揽”政策走向开放,这不仅对腾讯自己,对业界本身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腾讯让业界不爽的“拷贝”作风或一去不复返。不过,腾讯这种靠结盟造就的开放局面,能支撑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