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风格
千万不要说自己听的杂,或者什么都听几乎没有人会只听一个歌手甚至一首歌,于是有的人又听陈奕迅又听周杰伦就说自己听的杂;而有的人除了港台流行华语乐之外也听听欧美、也涉猎民谣金属和一点交响然后说自己杂;更有人听许多风格不尽相同的极端或冷门曲风,他也说自己杂。
问题是,你只告诉我杂,而你是哪种杂法呢?是这和没说一样
至于什么都听就更扯淡了,至今还没听说人在了解完世界音乐的详尽分类之后敢说自己什么都听的,要知道光是摇滚乐就有158种分类!又有人会回答了:听流行、听古典。可是流行这个概念太广了,包含的元素也太多;那么我只能理解为口水歌。事实上绝大多数随身听设备都是适合来听这些口水歌的,而具体到某个人的歌、某种风格,那么就存在偏差了……
古典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交响、室内、独奏、小编制、大编制……能把这些包容并济的随身设备就…… 基本就很难找了。所以,还是列举下自己主要听的曲风或者演奏者/演唱者,不然您是得不到有效率有意义的帮助的。
听什么音乐很重要
四:前端型号
这个是今天正式加进来的,想想还是有必要提及。因为不同型号前端关系到推力,声音特点,适用范围,甚至某些前端的声音和某些耳机明显不搭调,属于天敌组合。参照预算里遇到的情况,也请不要含糊的说“很一般的MP3、很凑合的声卡”这样的言论。尽量说型号比较好。
五:随身耳放
最后谈谈题外话,关于耳放——这里指代的主要是随身耳放,因为很多人对于这个东西该不该买,买了怎么用一直弄不懂。
入耳放的三个前提:
1.现有耳机或即将买的某耳机较难推,现有播放器推力不足以完全发挥其水准。
(这是最重要的前提,如果你的耳机是那些为随身听设计的款式,那么买耳放纯属吃饱了撑的)
2.现有播放器有LINE OUT功能。(这是最重要的条件,LINE OUT是怎么回事大家可以自行百度,目前在售的机器有此功能的包括IPOD的NANO、CLASSIC、TOUCH、iPhone以及台电T51,索尼A81X系列也可以通过一根昂贵且难买到的线实现LINE OUT,老机器里创新ZVM、以及大部分随身CD机也都有此功能。当然LINE OUT功能也是有水平高下之分。
没有LINE OUT接耳放,我打个比喻:就如同一个浓妆女子不卸妆的情况下再画一层浓妆,大家可以自己想象这是什么恐怖场景,同理没有LINE OUT的机器加耳放再听,会有变态二次渲染带来的失真,浪费金钱啊浪费金钱。
随身耳机放大器
3.最后一个前提是什么呢?是钱
比如某君有IPOD NANO一台(带LINE OUT),有耳塞MX90一条(相对难推),于是他想入个1000价位的耳放乍一看没有问题,可是加了耳放的MX90也不可能达到千元级别的效果,有这一千块还不如去买个耳塞会提升得明显许多。当然有人说了“咱就是有钱爱折腾,怎么样”这样的话当然就爱买啥买啥了,汗一个……
总结一下:随身耳放是个特定前提、特定条件下才有其必要性的小范围适用品。我认识很多为此花了不必要投资的朋友,无非是出于好奇心(甚至还有人是虚荣心)的驱使,这个其实大可不必,毕竟定位在随身的耳机耳塞里,实在难推的寥寥无几(MX90其实都未必算得上,ER4S、ER4B、PK1才算得上),很多高端的塞子其实相当好推,比如SE530比如T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