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端,我们常常说的屏幕分辨率,其实并不是屏幕自身的物理分辨率,而是操作系统所认为的逻辑分辨率。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同样一块金砖,打一个金戒指和打一条金项链,它们单位体积的含金量肯定是不一样的。相同的逻辑套用到iPad身上,相同的屏幕尺寸,针对Retina分辨率重新优化的图标,单位面积所容纳的像素点更多、像素密度更高,这就直接导致了画面的更加细腻。
网页浏览(iPad2)
至于播放视频也是同样的道理,更高的像素密度带来了更精细的画质,系统只需要知道屏幕显示的逻辑像素密度就可以了,这无论是对于显示本身、还是App的延续性,都是很有好处的。也就是说,如果以iPad2的物理分辨率1024*768为例,按照16:9来计算的话,其屏幕横向逻辑像素密度即为1024÷16=64 dpi。即便是iPad Air的物理分辨率双倍升级,只要重新定义dpi这个接口,系统就能够轻松应付图片显示、视频播放、App运行等操作,这也正是PC端与移动端的核心区别。
网页浏览200%放大对比(左:iPad2/右:iPad Air)
系统图标200%放大对比(左:iPad2/右:iPad Air)
乔布斯的控制欲,导致了苹果的产品几乎都力求完美;盖茨与乔布斯在商业化模式上的差异,导致了Windows系统虽基本统治了全球的个人电脑,但从未与品质、品味、精致有关联。iPhone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移动互联网,iPhone、iPad的几次换代,让我们看到了苹果相对更有逻辑性的长期演进路线,看似已经被超越的屏幕分辨率,实际上是在酝酿更长远的规划,相比之下Android与Windows Phone移动终端,在硬件方面就有点儿缺乏延续性,缺乏与App之间的软硬齐头并进。
三秦IT网的官方微信:更多资讯请关注:三秦IT网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