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轻薄的材质,更新颖的人机交互
在英特尔提出 Ultrabook 计划之前,业内的电脑厂商要想在产品方面所有创新,都要靠自己单打独斗,巨大的研发费用往往伴随着较高的损失风险,因此绝大多数厂商都会选择相对保守的新品策略。不过当苹果和谷歌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传统 PC 行业已经不再是业界的中心,各大 PC 厂商不能再各自为战,必须集中资源向同一个方向投入研发经费,这就是超极本。
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正在争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权。和前两者相比,笔记本的优势在于性能好、屏幕大、功能全面、接口丰富,但缺点在于便携性不如前者,而且人机交互的体验也不够理想。因此超极本的当务之急,就是弥补这两个短板。
从 碳纤维 到 高玻纤
目前超极本的外壳超过 90% 都为金属材质,尤其像 CNC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电脑数值控制)制程,光 1 个 CNC 机壳料件就超过 100 美元。若 1 年要量產 2400 万部超极本,其中 3 片料件用上 CNC 机台,以目前 1 部 CNC 机器 1 天可以產出 8 片来计算,不单现有的 CNC 机台不敷使用,超极本的价格更将居高不下。
因此,PC 厂商都在积极寻找更合适的外壳材质,比如碳纤维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从前年的索尼 Z 到去年的华硕 VX7,再到今年的戴尔 XPS 13,以及刚刚发布的 ThinkPad X1 Carbon ,越来越多的碳纤维笔记本进入了我们的眼帘。碳纤维不但更轻更有韧性,而且散热性也更好,唯一的遗憾是造价较为昂贵。
ThinkPad X1 Carbon
此外,根据机壳业者神基董事长黄明汉观察,碳纤维除了成本过高外,也因为其特殊材质的性质,而不易大量运用在消费电子产品。黄明汉指出,碳纤维主要应用在航空、军事国防领域,因此是用量受到管制的材料。若是运用在热门的主流消费电子产品,则恐会排挤到国防、航空需求,再加上成本偏高,黄明汉认为,现阶段碳纤维不易成为消费电子产品机壳的主流。
因此,同样能够达到轻薄、刚性、价格大众化的高玻纤(高强度玻璃纤维)机壳,已成为超极本外壳材质的另一种替代方案。在过去传统的塑料机壳厂,大家对于结晶性材料的处理方式都相当陌生,以致于塑料机壳为了具备一定程度的刚性,只好增加其产品厚度,目前绝大多数塑料外壳笔记本,不仅厚度远大于金属机壳,重量也比金属机壳重 30% ~ 50% 左右。
要制作强度接近金属机壳的塑料机壳,且厚薄度满足超极本的要求,机壳厂针对超极本研制出了高玻纤技术,通过加入高比例的玻璃纤维来强化机壳硬度,提供比一般塑料机壳更好的防护能力。在轻量和厚薄度方面,高玻纤机壳亦表现不俗,单片厚度依据结构性设计的不同,最低可做到 0.9 mm,近似於金属机壳的 0.7 mm。在重量方面,玻纤机壳与金属机壳也十分接近,尺寸越小差异越小,以超极本最常见的 13 英寸为例,玻纤机壳仅比金属机壳重 6% ~ 7% 左右。
惠普 Envy Spectre XT(左)和 Envy 4(右),机身底部皆为高玻纤材质
目前,高玻纤机壳主要被应用在部分超极本的机身底部。业内人士称,高玻纤机壳透过喷漆,可做到仿金属的时尚外观,而且传统塑料机壳采用的表面处理技术(比如咬花、IMR膜内漾印),均可用在高玻纤机壳上,机箱外观变化多元,因此机壳厂的下一步目标是让超极本的顶盖和掌托也用上高玻纤材质,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加快超极本的普及速度。另一方面,除了高玻纤机壳外,PC 厂商还有其它替代材质的选择,例如铝皮塑骨,其厚度可做到 0.8mm,比起高玻纤机壳 0.9mm~1.1mm 厚度更具优势,且外观具金属质感。因此,在本届 Computex 2012 上,我们或将看到采用高玻纤机壳或铝皮塑骨材质的新款超极本大量出现,它们不但同样轻薄时尚,而且价格更具吸引力。
超声波感应功能
声波(SoundWave)项目开发了一项实时传感技术,利用电脑上的扬声器和麦克风来感应周围的手势和动作。扬声器发出的超声波音波可以检测由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引起微妙频移的声波,可用于测量速度、方位、距离、尺寸以及改变/移动的频率。通过下面这段视频,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这项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声波技术: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感应手势
看过上面这段视频,我个人认为这项技术最大亮点出现在 1 分 40 秒:当用户暂时离开笔记本时,屏幕的背光会自动关闭(或是自动进入睡眠状态),等用户回来时再自动开启,从而达到省电的效果,这和超极本的设计初衷也是相一致的。这项技术虽然只能说是点滴的进步,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多积累一些这样的创新小技术,最后的超极本就能和 Macbook Air 区隔开来,形成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秦IT网的官方微信:更多资讯请关注:三秦IT网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