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更新桌面级产品的速度着实有些让人喘不过气,当我们还在卖场中辛苦的挑选P965时。Intel已经将Core微架构处理器的前端总线提升至1333MHz,得以让P35芯片主板在DIY市场中立足。
从以往规律来看,Intel处理器与芯片组的推广是相辅相成的。2008年以前,Intel即将完成45nm制作工艺的转变,1066MHz前端总线处理器将逐渐退出市场,转而以采用45nm制作工艺1333MHz前端总线的Core 2 Duo E8000系列处理器代替。在Eaglelake芯片组来临以前,P35无疑是目前乃至未来搭配Intel处理器最好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P35的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消费者一定会认为P35的售价很贵。诚然,P35作为Intel平台中高端产品,其“身价”定位在千元左右也无可厚非,但随着通路及二线主板厂商的介入,P35的市场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很难想象一款主板的售价跨度在8999元至499元之间,将近18倍的价格差距让消费者目瞪口呆。当然举出这个例子也比较极端。从DIY市场实际情况来看,P35芯片主板的售价涵盖1000元至500元价位,通路及二线基于P35芯片主板的售价相当于台系一线2/3左右。如此悬殊的价格差距究竟是为什么呢?
据资深主板行业业者介绍,例如台系主板厂商基于P35芯片组会推出10款以上不同市场定位的产品,而每一款产品的研发均需要昂贵的费用,而且台系主板厂商面对的是全球不同地区、不同使用环境的差异化PC用户,每一项产品的严格兼容性测试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相反,通路品牌多会选择OEM厂商为其提供产品,相同的板型设计经过PCB洗色、更新LOGO及散热模块后,可以供应给多家通路品牌,其研发成本可以有效的降低。同时,台系品牌在选择功能芯片及主板材料上也有许多独到之处,这也是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