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二 手| 模拟攒机| 代理商大全| 方案查询| 手机| 笔记本| 视频| 软件下载| 排行榜| 经销商| 全国行情| 招聘|小游戏| 黄页| 博客| 商城

以实力引领未来 蓝光掌控影音新世代

非常在线 作者:bestfudi 编辑:高耀 02-27

市场篇:


BWU-200S(蓝光刻录机)

    索尼作为蓝光的创始人对于新品的发布一直是最迅速的,HD DVD的退出给了索尼很好的发展空间,BWU-200S就是索尼推出的一款最新的蓝光刻录机,BWU-200S拥有出色的兼容性,不仅支持BD-R和BD-RE蓝光格式,也支持DVD-RAM/±R/±RW等DVD格式以及CD格式写入。刻录速度分别为:DVD±R16倍速,DVD-RAM5倍速,双面DVD±R 8倍速, CD-R 40倍速,CD-RW 24倍速。索尼BWU-200S还支持Adobe Encore CS3,可以把高清视频压制为MPEG-2或H.264格式,并记录在BD光盘中。索尼BWU-200S同时也支持Windows Vista系统。


BDU-X10S

    蓝光刻录机相比还是非常奢侈的产品,索尼在推出高端产品的同时也照顾了想要体验蓝光魅力的低端用户,同时发布了蓝光播放器BDU-X10S,它的价格低于200美元,按最新汇率算仅为1430元,这个价格已经可以让人接受,比起5000元以上的蓝光刻录机来说实惠的多,也实用的多。


先锋BDC-S02

    在蓝光刻录机价格高高在上的时候,有的厂商选择“不碰蓝光”,比如三星,在一向什么事情都牵头的三星并没有推出蓝光产品,这代表什么呢?难道是担心价格过高,蓝光真的无人问津?有关数据表明除去独立BD播放器的销量,PS3的普及率是HD DVD播放器的10倍以上,这也是BD格式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一块重要砝码,而现在的市场格局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考虑的合理性。随着XBOX360也将搭配蓝光,蓝光的销量会暴增,销售量上升会使得蓝光的成本大幅降低,千元以下蓝光播放器离我们不再遥远!

    目前最有可能达到这个目标的就是蓝光康宝产品了,春节过后,先锋首先对HD DVD事件进行回应,将旗下康宝BDC-S02降价1000元销售,从2699元降至1699元,这无疑是好消息,蓝光产品价格的下降将促进销售量增长,然后是成本降低再降价,如此循环。

    有句话叫“先下手的为强,后下手的遭殃”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硬件行业最为应验,先锋首先提出“康宝”概念,给原本高高在上价格尴尬的蓝光刻录机挣回了面子,有朋友说蓝光康宝是过渡性产品,它的命运会不会像DVD康宝一样短命呢?

    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使得蓝光康宝可以活得很长久:

    1.网速,之所以DVD刻录机这么普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网速提高了,网络上的资源太丰富了,随时下载,但是硬盘的大小有限,装不下就得刻盘,但是目前的网速还是很慢的,1MB下载速度不过150K,而蓝光格式电影大小20G左右,下载电影相当困难,所以网速限制了蓝光的普及;

    2.片源,这个很重要,笔者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帖子说投票蓝光盘的价格应该多少,结果是10元以下,要知道现在一张正版蓝光盘要200元,就算你想刻录也没那么容易,一张空白蓝光盘报价140元,成本太高。

    3.需求量,如果需求量上不去说什么也是白搭,看现在的样子大家对DVD刻录机还是比较满意,他已经成为备份数据的工具而非读盘的工具,更多的读工作让硬盘去完成。

    所以从以上因素可以判定蓝光康宝是很好的生命力很强的过渡产品,随着液晶电视的普及和人们对于高清影片需求量上升,蓝光康宝的明天会更好。


华硕BC-1205PT

    同样推出蓝光康宝的还有华硕,性能方面,华硕BC-1205PT是一款支持BD读取和DVD刻录的产品,它拥有4MB缓存容量,支持5X BD-ROM/R/RE读取、12X DVD+/-R写入、6X DVD+/-RW复写、4X DVD+/-R DL写入和5X DVD-RAM写入。CD方面,支持32X CD-R写入和24X CD-RW复写。除了性能突出外,华硕BC-1205PT还具有LCT动态液晶补偿技术、华硕FlextraLink废盘终结防刻死技术、华硕FlextraSpeed™智能刻录变速技术、华硕第二代双层悬吊动态减震系统 (DDSSII)、Smart laser Driver智能雷射驱动补正技术,有效提高了其读取和刻录的性能。

本文导航:
文章评论
图片新闻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三秦IT网在线论坛 商家注册 商家列表 人才招聘 硅谷BLOG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32Bit颜色、FLASH Player 6.0、IE6.0或Firefox1.5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Copyright 1999 - 2009 3QIT, All Rights Reserved 三秦IT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7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