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人民网主办、湖北思远信息技术学校承办的 “教育创新与就业前景发展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非大学型的高等教育”作为这次论坛上研讨的核心话题,在与会专家学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与会教育专家和经济界人士认为,非大学高等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兴起,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创新,对于缓解中国人才供需脱节难题、推动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大学”创新高等教育理念
在国内,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大学教育”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但事实上,非大学教育作为创新的教育模式早已风行欧美。据人民日报社网络信息中心主任编辑、资讯部副主任汪冬莲介绍,非大学型高等教育在欧美已走过半个多世纪,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模式。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法国的技术学院、德国的高等专科大学等,都是世界上典型的非大学高等教育机构。尽管由于各国特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它们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别,但共同特点是密切结合当地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以“就业”而非“学术研究”为导向进行办学。实践证明,“非大学”兴起,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高等教育需求,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思远双N是中国非大学高等教育理念首倡者,思远IT职业人才研究院院长、思远双N课程体系总设计师曾云认为,非大学高等教育是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全方位创新。从思远双N的实践来看,首先,坚持“两对应一贯穿”,专业设置完全对应于就业岗位,课程设置完全对应于岗位技能,将就业案例贯穿始终。其次,在教学模式上用“职场模拟舱”取代单一的课程教学,运用典型案例在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中提升学员的“实战能力”。思远双N非常重视学员的职业素质课程和职业规划,实施的“金种子计划”,为合作企业定制式培养相关行业需求的学员同时也提升了学员自身的职业素养,引导职业发展方向。至今,思远双N已经与国内6,000多家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用人合作关系,保证学员顺利就业。
对思远双N进行实地考察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副巡视员、研究员岳颂东指出,“思远双N代表的非大学高等教育模式我觉得可以形象地叫作‘应岗教育’。因为非大学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应岗素质,是应岗学历、应岗智力和应岗能力,为学生打造从学校到职场的‘直通车’,做到教育为企业。”
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