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二 手| 模拟攒机| 代理商大全| 方案查询| 手机| 笔记本| 视频| 软件下载| 排行榜| 经销商| 全国行情| 招聘|小游戏| 黄页| 博客| 商城

晶体管六十年 多核处理器未来更精彩

中关村在线 作者:ZOL 编辑:余涛 03-26
   1947年12月16日,威廉·邵克雷、约翰·巴顿和沃特·布拉顿成功地在贝尔实验室制造出第一个晶体管。从此计算机从电子管时代进入到晶体管时代,是一次突破性的技术飞跃。

摩尔定律下的晶体管发展
    
    1970年秋天,世界上第一颗处理器在英特尔诞生。这颗命名为4004的处理器采用10微米工艺,内部仅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主频为0.74MHz,只能进行4位运算。虽然按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颗处理器的规格微不足道,但是它却改变了今后世界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揭开了今后近四十年微处理器发展的序幕。


晶体管六十年 多核服务器市场将更精彩
Intel 4004

    2009年的ISSCC大会上,英特尔公布了8核心Nehalem-EX至强处理器的细节,采用45纳米工艺的Nehalem-EX将集成23亿个晶体管,集成内存控制器,集成8个缓存片,组成24MB的三级缓存,支持SMT技术,每个核心可以支持2个同步线程。

    从电子管到晶体管,从第一颗处理器的2250个到即将发布的Nehalem-EX的23亿个,60余年间,芯片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摩尔定律推动的处理器的更迭也在不断改进着人类计算的方式。摩尔定律会一直适用吗?在处理器的发展过程中无数人产生过这样的问题。

    在人们理所应当的认为处理器就是一个核心的年代,人们也习惯于在小小的芯片上塞进更多的晶体管,换来频率和性能的提升,同时也在忍受着处理器功耗和热量的攀升。起初,这种代价被认为是理所当然,是可以接受的。单核心的时代,人们在也在尝试着处理器究竟可以集成多少晶体管,频率是否可以不断地突破极限,而热量和功耗也可以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

    当4GHz处理器在规划阶段时,英特尔对一直奉行的“高主频=高速度=高性能”的理念产生了怀疑,人们也再无法忍受动辄百瓦以上的功耗和硕大的散热器,迫于4GHz处理器的热量限制,2004年,英特尔不得不取消了这款史上最高频率处理器的研发计划,自1965年就开始统治芯片发展的摩尔定律第一次轰然倒地,人们在想,摩尔定律终结了,那么今后,处理器又该向哪个方向发展?

本文导航:
文章评论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三秦IT网在线论坛 商家注册 商家列表 人才招聘 硅谷BLOG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32Bit颜色、FLASH Player 6.0、IE6.0或Firefox1.5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Copyright 1999 - 2009 3QIT, All Rights Reserved 三秦IT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7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