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朋友在选购笔记本时,往往会对那些纷繁复杂的硬件型号感到一头雾水(尤其是处理器和显卡这两个部分),如果说处理器还能从型号大小大致推测其性能水平的话,那么判断显卡就要复杂的多了。
在《拨开层层迷雾 Intel移动CPU型号全解析》一文中,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了目前常见处理器的参数和性能,而在本文中,我们将会对热门移动显卡进行详细解析。
现在的移动显卡市场(包括集显)主要由Intel、NVIDIA和AMD-ATI三家瓜分,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其中Intel皆为集成显卡,它们的型号很好区分,从前年的GMA 950到去年的GMA X3100、再到今年的GMA X4500 HD,每一代产品都有50%左右的性能提升,而且在高清播放方面也略有进步。
NVIDIA和AMD-ATI常年耕耘在独显领域,在型号命名方面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即性能高低主要由第2~3位数字决定,第1位数字仅表明它是第几代产品。比如,9300M比9200M略强一些,但依然落后于8600M甚至是7600;同理,HD 3470比HD 3450好,但远不如HD 2600。另外在NVIDIA方面,还有后缀字母来进一步细分性能,通常都是GT>GS>G。
许多厂商在宣传时,喜欢强调它们的显卡采用了很大容量的显存,让消费者误以为显卡性能是由显存容量来决定的,其实并非如此。显卡性能是由多项参数共同决定的,包括核心架构、流处理器数量(渲染管线)、核心/显存频率、显存容量/位宽等等。
事实上,比起显存容量来说,显存位宽更为重要。NVIDIA和AMD-ATI在这方面显然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通过阉割显存位宽来拉开高中低显卡之间的差距:64bit属于低端、128bit为中端、256bit以上为高端。不过受到成本及散热的限制,多数独显本都只能采用64bit显卡、128bit的相对较少、256bit则寥寥无几。
有一个许多厂商都喜欢“偷工减料”的地方,那就是显存类型。在NVIDIA和AMD-ATI的官方网站上,我们看到大部分型号的显卡都应该配备GDDR3的显存(频率更高性能更强),但最终安装到部分笔记本上后,我们却发现它们仅采用了过时的DDR2显存,这通常会令性能下降20%~30%左右。
现在这种情况十分普遍,同一型号显卡根据不同厂商就会有不同的显存频率,因此我们在制作以上表格时也感到十分头疼,只能根据多数显卡的实际频率给出一个参考值。大家在选购时最好通过新版的Everest或GPU-Z来检测一下,优先考虑那些采用了GDDR3显存的本本。
最后说到高清播放能力,目前最新的NVIDIA显卡(65纳米)和近两代的AMD-ATI显卡都可以完全硬解码所有1080p高清视频(包括H.264、VC-1等编码格式),GMA X4500则只能部分解码VC-1、但面对H.264依然起不到任何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显卡只是分担原本属于处理器的解码工作,把处理器解放出来可以同时做别的事,因此即使没有显卡的帮助,主频在1.8GHz以上的双核处理器也能流畅播放大部分高清视频,只是在面对最为复杂的H.264编码的1080p高清时会比较吃力。
总之,大家在选购本本时还是要本着“够用就好”的原则,如果是一般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或较老的单机游戏,那么64bit的低端显卡就足够了、或者GMA X4500在搭配双通道内存的情况下也能应付;如果是极品11、COD4这类大型单机游戏,则应优先考虑128bit的中端显卡;如果您只喜欢玩那些苛刻的DX10游戏,那还是放弃笔记本、选择台式机比较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