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笔者来说,从来都不对PC尤其是笔记本电脑有非分之想,科学家们早已经对未来计算机进行了理性范围内的猜想,比如超导计算机、纳米计算机以及DNA计算机。然而将科幻式的情节搬到现实中来,没有个几十年无法实现,甚至有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都无缘看到,以至于对我们来说,空想其实现后的美好蓝图显然是十分没有意义的。当然,在如今笔记本同质化现象严重,任何人都懒得再看上一眼的时候,人们更加希望革命性甚至是科幻概念式的产品尽快从虚拟走向现实。
PC长期以来的视觉呈现成为了和盲人群体间的一道屏障(图片来源:thefutureofthings)
按照常理,笔记本电脑这种主打画面感的电子设备似乎并不会联想到盲人群体,但历来的革命性就是要打破传统和常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有近4500万盲人,如果PC能够切合到这一部分群体的需求,那显然能够为PC厂商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而苹果的两项专利就能让这种空想变为显示,尽管苹果并没有表述他们的专利目的是让4500万盲人群体也能够体验PC的快乐,但就“触觉显示屏技术”和“外壳也能触摸”这两个专利关键词来说,很难不将二者画上等号。
苹果触觉显示屏技术是让屏幕与多个传感器/促动器同步工作,并通过数个弹力屏幕层的彼此层叠来实现按键或物体的三维化,或是为图像(比如地质图)带来纹理感。这套系统还可以对使用者的物理触碰作出回应,并分辨手指接触屏幕时的力度是轻还是重。
当然,光有触觉显示屏显然是完全不够的,苹果曾经在2009年申请了一项名为“外壳作为I/O设备”的专利,这意味着MacBook的外壳和屏幕边框都可以支持触控操作,这种技术可以允许苹果去掉MacBook上的物理按键,实现更好的操作体验。专利中 提到,笔记本外壳不仅仅可以保护内部的主板和零件,还能成为输入/输出设备,允许用户通过触控外壳控制Mac,比如说,当用户把手指放在USB接口周围时,MacBook屏幕上就会显示USB接口的相关属性,还能发出声音,让用户了解接口的类型。
触控操作还可以被延伸至MacBook屏幕的边框,比如当用户将手指放在前置摄像头周围时,FaceTime摄像头就能直接开始视频会议。苹果还可以通过触控方式实现很多快捷功能,包括调整音量。比如用户可以将手指放在MacBook扬声器上快速调整音量。苹果在专利中提到,这些创新的触控操作通常情况下会自动隐藏,激活时会发起亮光。对于用户来说,苹果会留下一些提示,方便操作。除了触控,苹果的专利文件中还提到可以使用MacBook外壳识别输入手势。比如当听音乐时,使用手指挤压设备可以调整音量,挤压屏幕左侧时降低音量,挤压屏幕右侧时可以增加音量。
如果实现了上述两项专利无疑将让盲人群体使用PC成为可能,当然对于非特殊群体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的增值需求还是希望那些在电影中看似科幻的基因能够变为现实,比如“全息显示”。
很多人认为显示技术在4K之后的发展不应该再仅仅停留在分辨率阶段,毕竟人眼的的识别能力是有极限的,以至于一些人认为全息显示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而作为技术领路人的苹果自然不会错失这个机会,实际上,我们对全息图最初的印象无疑来自于《钢铁侠》、《阿凡达》这样的科幻电影,在这些电影热播之后,苹果对于全息图也产生了兴趣,他们不仅想让用户看到全息图,还能够与之进行互动。
在其2012年的一项专利当中,苹果描述了了一种可以将图像投影在半空中,并允许用户与之进行互动的系统。用户还可以通过一些常用的手势,比如滑动和捏拉缩放,来对图像进行控制。
显然增值需求是产品的终极表现,说白了这是一种境界,做到了你的产品就会供不应求,做不到也不会有消费者太过抱怨,当然,在如今这个商家费劲心思去卖货的时代里,多花些时间去思考如何满足用户内心深处的增值需求次才是重中之重!
写在最后:
如果您问笔者苹果的这些专利到底何时才能够实现,笔者只能很抱歉的回答您不知道,这就像您问我20年之后我们生活、工作中的电子产品到底是个什么模样?编辑没有多啦A梦的航时机,显然无法带给您十分准确的答案,而可以肯定的是20年绝不会将我们带入所谓的科幻场景中去,这让笔者联想到了1988年洛杉矶时报刊登的一篇《洛杉矶2013:特别报告》的文章,文章中称在2013年将出现能够替人类处理一切家务的智能机器人,然而在26年后的今天,这显然还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