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任何领域的成长归根结底都离不开消费者的需求,大到北斗卫星,小到一针一线,并且消费者的需求程度决定了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比如IT行业,第一批接触电脑的消费者对电脑的需求多半还处于认知的朦胧阶段,记得一些学校开设的电脑课实际上就是打字课,考试的内容就是每分钟可以用五笔输入法录入多少个汉字。有多少学生家长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用数月积攒的工资换了一台386、486,孩子真正学到什么还不好说,但是那个年代的电脑很赚钱却是不争的事实。
DIY辉煌来自消费者的需求
上世纪90年代,组装电脑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高新技术,甚至说二十一世纪的敲门砖被定义为电脑、驾照、英语。组装电脑还被冠以时髦的英文DIY,就是自己动手(Do it yourself)。消费者选择DIY不是因为可以灵活选择配件,或者说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便宜。
传统的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在那个年代都是奢侈品,动辄数万的价格少有家庭可以负担得起,一些价格便宜的品牌机性能却不敢恭维,于是性价比被第一次提及,性能、价格、比。在那个电脑初步发展的年代,衡量电脑速度的就只有处理器的频率,奔腾100,奔腾133,都是按处理器的频率来命名的,而频率直接决定处理器的性能。
倘若现在还知道VIA处理器和Cyrix处理器,那么他一定是“老鸟”,在群雄并起、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每个市场都会有若干个竞争对手。比如处理器,Intel、AMD、VIA、Cyrix,至少这四家有过竞争的关系,Cyrix被VIA收购,再后来VIA也退出了和Intel、AMD的竞争,而今天,Intel一家独大,AMD唯有在后面紧紧跟随。
DIY面临最严峻的生存考验
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DIY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变化来自品牌电脑的价格回落、市场的恶性价格战、以及消费者新的需求。
品牌机凭借规模化生产拉低成本,价格优势开始凸显,甚至在消费者看来,DIY和品牌电脑价格持平,甚至品牌电脑的价格更便宜,并且品牌电脑还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于是消费者的目标开始偏移,DIY的需求经过高速增长后,开始放缓。需求变化的直接后果就是没有竞争力的品牌陨落,还记得硕泰克、梅捷、升技、隽星、倍嘉吗?特别是升技,超频王的美誉以及BH6主板赛扬300A超频450不知陪多少人度过了青葱岁月。
[#page_走差异化路线#0#0#0#0#]
如果说品牌电脑扼杀了DIY有点言过其实,因为另一个行业在制约品牌电脑及DIY的发展,那就是移动互联。简单的说,移动互联可以概括成两类产品,智能手机和平板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智能手机或者平板机已经可以取代传统电脑,因为他们的需求在这两类设备上已经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并且还具备品牌机和DIY所没有的便携性。
这里不得不提的还有苹果,如果没有苹果,平板机绝对不会有今天这样百花齐放的高度,智能手机也不会让大家赚得钵满盆溢。全行业以苹果为敌,却无人可以胜出,这才是真正“见证奇迹的时刻”。
坚持差异化,DIY唯一的生存之道
DIY怎么办?竞争对手太过强大,品牌电脑、平板机,甚至还有智能手机,但DIY依然客观存在着,虽然没有转变思想,却将思想做到极致。在过去,DIY提供消费者灵活的配置和低廉的价格;在目前,灵活的配置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低廉的价格依然是品牌电脑无法比拟的。举个例子,目前主板领域高端的Z77芯片组会有很大的价格范围,便宜的仅500余元,贵的甚至超过4000元,同一个芯片组,价格却能差距8倍。这是为什么?
DIY不死,唯有走差异化路线,不再追求规模化的发展,不再为价格而厮杀,专心为消费者提供完美的产品,即便规模不大,但是却可以拥有更高的利润。当富士康的利润只有2%的时候,如果DIY能有10%以上的利润,这算是奇迹吗?
虽然DIY的需求增长缓慢,但是经过十余年的洗礼,优胜劣汰,大者恒大。处理器还剩下Intel和AMD,显卡还剩下NVIDIA和AMD,主板也还有华硕、技嘉等少数品牌,每家都在努力扩大自己的用户群,在产品的研发上做足功课。当下的DIY已经发展成两个极致,绝对高端和绝对便宜。
高端市场依赖技术、功能、差异化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虽然规模不会很大,但是却拥有不错的利润率;便宜并不代表低端,而是通过规模化生产,毕竟现在还有众多的消费者选择DIY看重的还是其高性价比,灵活的配件搭配和未来的可升级性。
老男孩不用为DIY哭泣,因为DIY是一段未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