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2008年年底开始,图形芯片巨头NVIDIA推出了3D Stereo技术,通过自家的显卡,它采用了“分时发”的方式实现了眼镜与专用3D显示器的信号同步,通过液晶显示器将左右眼图像(以垂直同步讯号分隔的画面)分别传输到左、右眼显示设备上,这样我们就能够看到完整的3D立体画面了。很多网友都认为NVIDIA是“老调重弹”,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该技术除了在3D的显示效果方面要更加出色之外,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在高分辨率下实现3D立体效果(支持1080p分辨率),并且能够兼容更多的游戏,还能够自如的在2D以及3D画面之间切换。这些都是以往的3D技术无法做到的。不过其不足是需要一款刷新率超过120Hz显示器或平板电视的支持,并且专用的眼镜价格较高。
索尼推出的3D BRAVIA电视采用与NVIDIA类似的原理
而去年众多日系和韩系的家电厂商也推出了众多支持3D显示的技术。虽然在称呼方面各家都有不同,但大家都采用的是比较相似的技术。这里我们以3D战略最为坚决的索尼为例,其3D BRAVIA电视同样采用的是类似NVIDIA 3D Stereo技术,同样是使用左眼接受图像,右眼为不透光状态,而右眼接受图像时,左眼看不到任何东西,如此以一个非常高的频率来进行切换,最终在大脑中形成3D立体画面。不过和NVIDIA不同的是,NVIDIA是借助其显卡端来完成和眼镜之间的信号同步,而显卡的信号最终是要输出到显示器上的,这样在传输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同步信号的偏差(虽然这个偏差极其细微,普通人无法感觉到),并且NVIDIA的这套系统是开放的,任何显示器制造商都可以参与其中,而不同的显示器在细微的规格以及电路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因此NVIDIA这套方案从理论上而言,效果不如索尼这套3D解决方案,因为索尼的3D方案完全采用的是自己的定制硬件设备,如每一台PS3游戏机、蓝光播放机等设备之间不会存在任何差异,另外非常重要的是,索尼的眼镜信号同步过程是在3D电视屏幕中完成的,这样理论上就不会出现NVIDIA方案中存在的同步信号偏差的问题。
虽然两套方案在基本原理方面会存在一些偏差,但是这个偏差到底会造成实际画面有多大的差别,还是得经过实际的测试才能了解。不过正是由于现在的3D技术已经完全能够基于1080p全高清分辨率上实现,相关配套的3D设备技术也开始成熟,因此各大厂商才在今年才开始大面积的推出3D显示产品,并花费重金进行推广,这样我们说2010年是“3D元年”也不为过。
这里不论是NVIDIA还是电视厂商采用的3D方案,都需要借助专用的3D眼镜才能实现。事实上市面上早就有“裸视”的3D显示技术,但这种技术有很多的局限性,如无法呈现全高清分辨率的3D画面,片源以及支持的游戏非常少,3D效果不佳,另外就是用户观看的位置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太远或太近都不合适,因此目前厂商依旧将重点放在戴眼镜的3D技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