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海尔电脑实现的四个跨越使它的行业角色发生了转变:3月,海尔推出双核笔记本和双核台式机,两个月后获得了英特尔颁发的唯一一个“双核平台转型杰出领导奖”,海尔得以进入主跑道参与竞争;7月,海尔以“全球首发,中国独家”的身份联手英特尔发布酷睿2台式机,使它由以往的跟跑角色转向领跑角色;第二季度,海尔笔记本取得国内家用市场第2名的业绩,跨进了主流品牌的行列;11月,海尔&英特尔创新产品研发中心成立,双方共同开发的新品笔记本电脑“我变V60”以及四核酷睿“轰天雷”电脑接踵面世,使海尔电脑进一步成为一个可以引领潮流的品牌。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海尔电脑的突飞猛进为它赢得了行业“最黑的黑马”的称谓。这种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又是源自何处?
在竞争的原点构筑优势
要选择有效的突破方向,首先需要对行业新的认知,这个认知产生于对市场基本面变化的理解,以及对行业问题与机会的洞察。
2003年前后,PC市场出现了电脑家电化的潮流,这是市场消费需求发生变化的迹象。发展到今天,随着应用范围和人群的扩大,电脑已经变得越来越具有消费品的特征,尤其是家用市场的迅速膨胀,使电脑逐渐变身为一个消费类产品,用户对电脑的主流需求,从单纯关注性能指标转向与使用体验、个性化并重。
基本面的这个重要变化,预示PC市场的主导力量开始发生转移:原本技术性能主导一枝独大的格局被打破,需求主导的力量日渐强大,消费者所能获得的综合价值在购买选择中的影响比重越来越大。市场主导力量的转移,为竞争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谁能够深入挖掘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独到的价值,谁就可能脱颖而出。
那么,什么能够承载消费者的需求?只有产品!产品不仅是企业联结消费者最直接的纽带,而且是可以改变竞争地位的根本元素,如果产品能够直接体现消费者关注的价值,代表消费者的选择意愿,企业就可以由此获得优势。与此同时,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经营理念嵌入产品,通过产品和消费体验,与消费者进行持续沟通,逐渐凝聚成自己独特的品牌价值标签,区隔于同质化的技术和竞争。一旦企业形成根植于消费需求创新产品的持续能力,辅以对运作速度的把握,就可以拉开与竞争者的距离。而且,这种构筑于市场竞争原点之上的优势和能力,由于具有高复杂性和学习壁垒,竞争者难以跟进模仿,竞争优势得以长期持续。
在海尔电脑近两年的快速发展中,“产品差异化”被视为一个主要的推动力量。然而,产品的差异化不过是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结果,在这个表象背后,我们发现,正是对PC市场新的认知以及由此选择的突破方向,成为它一路疾驰的发动机。
差异化的形成可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盯住对手”的差异化,在这种策略引导下,企业只是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用对手代替了消费者和市场,路也就越走越窄;二是“盯住需求”的差异化,源自需求的差异化才能真正代表市场和消费者,生成产品旺盛的生命力。
立足于消费需求创新产品,对于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耕耘多年的海尔集团来说,已经是其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元素。在海尔文化中浸泡了10多年的高以成统领海尔计算机本部,虽然他强调海尔不能用以往传统的思路来做电脑,但这并不妨碍他把海尔文化这个优秀的基因植入海尔电脑。
“现在大多数消费者已不关心PC的配置、构成,他们更在乎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这是海尔差异化前景之所在。”高以成在谈到海尔对差异化的理解时说,“在产品上增加几个别的产品不具备的功能,这不是差异化,更不是创新。海尔的差异化一定是来源于用户使用中的应用需求。在研制每一款产品之前,海尔一定会做大量的市场调研,跟踪用户信息反馈,在深入挖掘了用户的潜在需求后,才会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所有产品的开发以用户为本,从市场当中来到市场当中去,“这是海尔电脑最大的一个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