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情怀的厂商大体有两个特质:
一是有一定积淀的创业者,而且团队又比较文艺,他们对于自己的产品究竟能获得怎样的认可,或者是达到怎样的效果心里没有底,所以需要通过一种情怀式的传播,去感染潜在的受众群体,让他们对产品产生好感,最佳状态则是让受众有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认可。
这一点上最典型的就是小米。表面上看小米是靠“高性价比”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赢得市场、赢得用户的,但是别忘了,小米最初到现在一直坚持的是“为发烧而生”。这简单的五个字里,寄托了太多所谓“发烧”用户的情怀。
小米坚持为发烧而生的情怀,同时也给用户真正发烧的产品(图片来自雷锋网)
这些厂商都有着深厚的积淀,老用户数量众多,用户粘度高,所谓的新用户很多也来自于老用户的传承或影响。这些品牌无需再去塑造自身形象,无需再花费更多精力让用户去了解自己。而凝聚文艺气息的情怀式宣传,就能够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让用户对自身产品的粘合力更强,让新用户对产品的认可从心底油然而生。
那么从用户角度来看呢?
我个人并不排斥情怀式的传播和营销,我想大多数朋友也和我一样,对这种方式并不会厌烦,但为什么有些成功、有些则失败了呢?最根本的还是不止说了一次的,情怀的基础是要出色的产品做支持,这个出色并非是产品本身设计、做工、性能多么的优秀,而是要根据自身品牌影响力、产品定位、以及用户实际需求去进行针对性推广,简单来说就是,你得让用户觉得买你的东西值才行。你用情怀把大家弄高潮了,产品却让大家觉得不够舒服,那么这样的情怀宁可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