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次的“搜索质量大会”,都将可能影响谷歌搜索的结果——“三星SF-755p打印机”、“MySpace布局代码”,甚至是“布基纳法索 首都”,该国首都恰巧与谷歌此会议室名字相同。自2006年以来,一直担任谷歌搜索主管的乌迪·曼博(Udi Manber)任会议的负责人。会议将一一提出可实施的改进,同时还会讨论数月来在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测试结果。屏幕上分两列显示,更改前后同一查询返回的结果。在讨论“吉他 人声模拟”的查询结果时,曼博叫道:“这个我搜过”。
你可能会想,谷歌已经主导搜索引擎市场长达十年之久,应该可以高枕无忧了。毕竟谷歌在搜索引擎市场上的份额高达65%,甚至谷歌一词已经成为搜索的代名词。就像谷歌不愿在桂冠面前止步一样,其竞争对手也不愿轻易认输。多年来,谷歌一直在用其神秘、看起来无所不知的算法来“组织世界信息”。但最近五年来,很多公司开始对谷歌的一重要观点发起挑战。
谷歌认为,一个单一的搜索引擎,通过技术创新和不断改进,可以满足任何搜索要求。而Facebook较早对此发起了挑战,认为一些人更愿意通过朋友获得信息,而不是一个没有名字的算法公式。Twitter能对不断更新的消息进行时时分析,这就使“实时搜索”成为现实——挖掘正在进行的讨论或闲谈。
购物比较网站Yelp通过大众对商家的等级评定,帮助人们寻找饭店、干洗店和保姆等相关信息。虽然这些后起之秀无法单独对谷歌造成威胁,但它们共同预示着搜索行业的一种开放、混沌的未来——并不是被一个搜索引擎所主导,而是包含着丰富多样的服务。